耽美小说 > 都市小说 > 离婚后,我能听到未来的声音 > 第690章:高丽的土特产

第690章:高丽的土特产

    “一山更有一山高。”
    陆良打算造神,用环保少女撕开欧洲的新能源市场,同样的国家也在造他。
    不过他对此倒也没什么抵触心理,让天星汽车成为国产新能源品牌的楷模,总归是一件好事。
    就像他们准备力捧的环保少女,相信她也不会拒绝,毕竟名利双收的好事情,何乐而不为。
    傍晚时分,飞机即将落地东京机场。
    每次从美利坚回来,
    陆良总感觉凭空失去一天。
    “去的时候,白赚13个小时,你怎么不说啊?”林艳娇嗔一眼,帮他收拾着装。
    飞机即将落地,他们该离开休息室。
    “你总是这么贤惠,要是我忍不住想把你娶回去怎么办?”陆良笑眯眯,伸手怀抱林艳的腰肢,有意给她捣乱。
    “你想娶,我还不一定会答应呢。”
    林艳撇嘴,拍开陆良的咸猪手。
    这个狗男人,骗她身子就算了,还想骗她感情,想得真美。
    她又不是二十出头的小姑娘,对陆良画的大饼一点兴趣都没有。
    长则两年,短则一年,只要把钱攒够了,她就会辞去工作,去寻找诗跟远方。
    “我先走了,你也赶紧出来。”林艳给陆良留下个白眼,扭着腰肢就离开了。
    “老姑娘虽然有味道,也很会摇,但老姑娘一点都不可爱。”
    陆良失笑,摇头晃脑也紧随其后。
    不多时,飞机降落,陆良走出廊桥,看到接机口的三人,不由一愣。
    他加快步伐,笑着挥手打招呼:“太田先生,郑先生,你们怎么来了。”
    出来一圈,
    就要把该办的事都办完再回国。
    在底特律登机前,陆良就让温超联系太田令和郑宣义,打算跟他们聊聊天星汽车的日韩总代理。
    虽然两国都在发展氢能源,把锂电视作洪水猛兽,主流媒体也都在唱衰,壮自家氢能源的声势。
    但问题不大,反正陆良也没打算在日韩建厂,就是把霓虹的代理交给三井住友,把高丽的代理交给现代集团。
    能卖就卖,月销两三位数也行。
    已经拿下北美市场,正在谋划如何攻略欧洲市场,顺手再把日韩市场拿下。
    陆良就能双手抱胸,战术后仰,一脸傲然,说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国际品牌。
    其实霓虹特别适合发展新能源。
    国土面积不大不小,全国各地都盛行一户建,连共享充电桩都不需要建设太多,而且他们还是仅次于东大老美,世界排名第三的石油消费国。
    奈何强龙难压地头蛇,何况是本土还盘踞两田一产三家巨无霸汽车制造集团,其中的丰田更是常年霸榜全球销量冠军。
    “闲着也是闲着,索性就跟温先生一起过来接您。”郑宣义笑呵呵,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了。
    自10年开始,现代集团被他接手。
    这几年日子一直都不算好过,内有三星lg乐天等美资扶持集团,有意打压高丽的民族企业,外有东大崛起,逐年蚕食韩系品牌的所有市场。
    内忧外患之下,甚至让郑宣义都产生过一个念头,属于他们郑家的现代,或许就要亡在他的手上。
    但就在那个时候,
    他们被陆良幸运选中。
    没有实力,全凭运气。
    因为当初陆良的想法是,只要有人制衡三井住友就好,至于是现代,是乐天,是lg,他都无所谓。
    然而命运的转折点,
    就是那么不经意间的到来。
    虽然星恒的投资项目,至今没有分红,一百多亿美元的资金资产,只能看,但摸不到。
    但有些钱,不是到手了才能用,有时候没到手,才能发挥它的最大功效。
    比如比特币,星恒持有数超150万枚,平日不可能就是扔在那边不管。
    众所周知,东亚三国,高丽人的赌性最大,年轻一代基本人均赌狗,不刺激的他们还不爱玩。
    像比特币这种动不动大起大落,高风险也高回报的金融产品,简直是完美长在他们的心趴上。
    比特币达到两万美元的高位之前,就已经有很多高丽人在玩,达到高位之后,就被更多人知道。
    现代由于跟陆良合作掌握先机,后续又跟星恒展开深入的合作,进行比特币业务的拆借。
    如今名下的oxx平台,坐拥820万用户,日活金额超一万亿韩元,已然成为高丽体量最大的线上加密货币交易平台。
    可以说,仅凭跟陆良,就让现代集团焕发第二春,重回高丽一线财团之位。
    为了报答陆良,亲自接机又算什么。
    听说他要来东京,郑宣义还在国内带了点土特产过来。
    说到特产时,他挤眉弄眼,脸上一抹露出男人都懂的笑容,陆良也就懂了。
    他笑道:“还是先找个地方吃饭吧,再聊聊天星汽车在日韩的代理。”
    “陆先生,吃饭的地方早就安排好了,您还是坐我的车吧。”
    太田令满脸堆笑,瞪了一眼郑宣义,似乎在怪他,抢他的风头。
    他跟陆良什么关系?那是一起交流过壮阳心得的黄金关系。
    而且他的大儿子还在星恒工作,深受温超跟陆良的重视。
    靠几个红粉枯骨,就想跟他争宠?怕不是在白日做梦。
    “也行,您带路吧。”
    陆良笑了笑,也不管太田令跟郑宣义是作秀,还是真的针锋相对。
    反正他是乐意见到,如果他们好到穿一条裤子,那该担心的人就是他。
    陆良在几人,以及一群安保人员的簇拥下,走出机场,眼见郑宣义要上车,太田令赶忙说:“温先生,你坐在前面吧。”
    他又对郑宣义说:“不好意思郑先生,四座的车,没有您的位置。”
    郑宣义脸色难看,温超一脸为难看向陆良,陆良点头,转而跟郑宣义说:“郑先生,那我们就待会再见吧,我正好也要跟太田先生谈点事情。”
    “嗯好的。”郑宣义强撑着笑容,目送陆良太田令温超共乘一车离去。
    身旁助理也接到太田令助理的电话,他小心说:“会长,他们去新桥一丁目。”
    郑宣义黑着脸:“走吧。”
    “那车,也跟着去吗?”
    助理看向不远处的黑色七座商务车,里面装满了他们从高丽带来的土特产。
    “都一起吧。”
    另外一边,去往新桥一丁目的路上,陆良问起霓虹当局对新能源车的态度。
    高丽从古至今都是傀儡小弟,但霓虹是一直有当大哥的野心,只是被镇压了。
    从人口、市场、前景,霓虹的体量都是高丽数倍,陆良也会更在乎这个市场。
    虽然抱着能卖多少就卖多少的想法,但如果能多卖点,自然是最好不过。
    毕竟不会在当地建厂,日韩两国只能依靠进口,为陆良的天星汽车赚钱。
    太田令沉吟片刻:“我之前有了解过,当局的态度其实不是特别强硬,不排斥,但也不会主动推广,提供政策优惠。”
    老美不支持,东大也不鸟他们,那么氢能源路线的结果就已经注定了。
    所以这届政府对新能源车的态度,也不像前几年那么强硬了。
    “只是我个人认为,纯电车型并不适合在霓虹大面积推广。”
    假设电车行驶百公里需要15度电,在东大最贵可能也就是30元,但在霓虹最低也要30元,一些商业电价,经过阶梯式递增可能要达到4元,乃至5元一度。
    日系车又是出了名的低能耗,霓虹的油价也不像东大那么贵,如果走性价比路线在霓虹是绝对走不通。
    陆良想了想,突然笑了:“那就只能像特斯拉一样,走概念、科技路线了。”
    但他已经打定主意,等下半年的suv款发布之后,也要弄辆混动车。
    纯电虽然纯净,可以标榜高端,但使用的场景被限制得太厉害。
    混合动力的车型,应该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市场主流。
    就像佛兰纳里所说,就算核聚变,高能量密度的固态电池出世,但它短时间绝对不会被量产。
    科技总归是人为主导。
    如果真有这种东西,那些依靠石油的公司,财团,国家该怎么办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