耽美小说 > 都市小说 > 离婚后,我能听到未来的声音 > 第701章:300亿美元估值

第701章:300亿美元估值

    “七月份交付数量共1.58万台,超额达成产能预期,预计八月份交付数量应该能达到2.1万台以上。”
    王晓峰汇报上个月的销量情况,不出意外,下周新能源车销量排行榜公布,他们应该能进入前五。
    如果是新能源轿车排行榜,那他们起码都是前三,有概率是第二,只是第一就不用想,绝对是比亚迪(秦)。
    只是快速增产的弊端也开始显现,天枢这台车仅仅投产两个多月,账上的23亿美元就已经所剩无几。
    因为他们收取五千元定金,却要预订总成本约22万的各种零配件,以及支付人工水电。
    实体制造业之所以是重资产,就是前期不仅需要巨额投资,还需要提前垫付大量资金。
    面对这种情况,一般企业会选择把部分的资金压力转嫁到供应商。
    比如业内最为出名的比亚迪,跟他们合作的供应商,虽然不缺订单,但起码要做好货款被压一年以上的心理准备。
    天星汽车为了抢夺优先排单权,也为了降低零配件的采购成本,执行的方案是季度结清。
    跟他们合作的回款周期,比特斯拉合作快一倍,比迪子快两倍,这部分的资金压力一直是天星独自承当。
    按照现在的趋势,他们起码还要靠自己顶住四个月,只有四个月之后才能看到回头钱,前提是陆老板不要再有想法了。
    陆良思索片刻,突然问道:“10%的股权融资能融到50亿美元么?”
    王晓峰咋舌:“感觉应该挺难的。”
    天星汽车已经初具国产一哥之资,但新能源市场的规模还是不够大。
    行业上半年的总销量虽然还没公布,但据他所知,应该不足九十万台。
    有人分析,哪怕接下来是金九银十的销售旺季,但今年应该达不到100%的增速,全年总销量,最多就是200万台。
    行业的上限,也限制他们的潜力上限,500亿美元估值虚高的太厉害。
    现在比较合理的估值应该是210-240亿美元,还要包括天星科技,及天星在海外的品牌价值,还有陆良的名人效应。
    “才240亿……”陆良忿忿不平。
    王晓峰苦笑,无言以对,安静听着陆老板对那些无良风投机构的痛骂。
    有一说一,他心里觉得,这个价格已经非常不错了。
    虽然陆良为了造车准备了三年,但前面两年基本没什么建树,直到最近一年才开始发展起来。
    以当时的市场规模,在没有发生较大规模的增量之前,240亿美元的估值,应该都透支了他们未来5年的发展潜力。
    “那就先透露点风声,把天星汽车计划融资的消息放出去。”
    陆良稍稍平复心情,虽然心里认为这个估值过低,但想到咛德时代现在的市值也就2300亿,心理一下子就平衡了。
    因为通过咛德时代的市值,也能从侧面了解当前新能源市场的规模。
    再者随着体量越来越大,已经不能再用陆良的资金发展,独乐乐不如众乐乐,也是时候把他的快乐分享给其他人。
    “预期多少合适?”王晓峰问道。企业融资就像做生意,喊出去是一个价,最终敲定的又是另外一个价。
    漫天要价,落地还钱,一般都会高出实际估值10~30%。
    “300亿。”
    陆良嘴角上扬,又说道:“这段时间如果有人问起,你就先说价格,但对于融资项目什么时候成立你就说不确定,先把线放长一点,看看能不能钓到大鱼。”
    他想到中东的好朋友沙某,这群穿白大褂的,别的没有,就是美刀一大把。
    如果能吸引到他们的投资。
    26亿美元,30亿美元,
    就像早餐吃三块还是五块一样。
    “陆总,你就这么有把握忽……说服他们?”
    听到王晓峰的话,陆良面露不悦:“他们恐怕还巴不得呢!”
    神仙打架,凡人遭殃,何况是坐拥金山银山却手无寸铁的沙骆驼,在当前动荡的国际局势下,肯定会想找个新靠山。
    国家或许会不好意思仗势欺人,但作为东大知名企业家的陆某人就没有这种顾虑,何况他也不觉得自己是在仗势欺人,顶多就是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投资。
    说不定若干年后他们还要谢谢陆良。
    当天下午,就有消息传出,天星汽车打算发起第二次公开融资。
    结果有心人一打听,顿时破口大骂:“陆良是想钱想疯了?300亿美元?把他卖了看看能不能值300亿。”
    “有一说一,如果陆良能保证以后的赚钱能力不发生变化,300亿美元,起码中东那群土豪哥应该会很乐意终身买断。”
    “你大爷的,老子是这个意思吗?”
    “不过话又说回来,就算按照正常溢价30%报出来,300亿美元还是太多了,真以为别人跟他一样,不把钱当钱?”
    “我倒是想看看,到底是哪几个冤大头会承认这么恐怖的溢价估值。”
    不出陆良所料,骂声一片。
    毕竟300亿美元的估值,除了已经上市的蔚来汽车,几乎是理想小鹏还有威马三家的总和还多几十亿美元。
    “这么高的估值,会有人买单吗?”
    自从陆良返回魔都,李冰隔三差五就来找他谈心,哪怕蔚来上市,可以从市场融资,但换电站这个窟窿还是太大了。
    仅靠蔚来一家,恐怕难有建树。
    李冰正在想办法忽…说服陆良,让天星汽车也参与到换电站的建设。
    “有就有,没有就没有,你看我像是差这点钱的人吗?主要是为了跟别人分享我的快乐,独食难肥的道理不懂?”
    陆良瞄了一眼李冰,也懒得跟他打太极了,直接递上一份文件:“看看吧。”
    “这是什么?”李冰下意识翻开资料,陡然瞪大眼睛:“你投资了充电桩?”
    鲲鹏快速充电科技有限公司,实缴资金三亿人民币,公司法人孟常坤,公司股东陆良、王晓聪,孟常坤持股40%,陆良跟王晓聪各30%。
    “换电想发展太难了。”陆良叹道。
    很多来自未来的消息,他都能通过已知的结果,再从市场采集零碎的资料,从而逆向推演过程。
    唯独蔚来,他到现在都想不明白,三年后900多亿美元的市值是怎么出现的?
    难道是华尔街那些机构人傻钱多?真以为换电可以发展成电车界的两桶油?
    且不说各家友商勾心斗角,没人会愿意助力蔚来换电站的发展,哪怕陆良作为蔚来的联合创始人,他也不愿意。
    还有电池的尺寸不一,也足够头大。
    “连你都不看好换电站的发展?”李冰面若死灰,哀莫大于心死,他突然问:“那你当时为什么要投资蔚来?”
    他记得很清楚,当初之所以坚定的选择换电项目,就是因为得到陆良的支持。
    然而现在陆良说的这番话,让他突然有种昔日小甜甜,变成今日牛夫人。
    陆良轻声道:“虽然我不看好,但有人愿意看好就行。”
    他也不介意跟李冰说实话,投资蔚来汽车纯粹是为了赚钱。
    陆良希望李冰也抱着这个想法,等一股可以让蔚来股价一举上青天的东风,到时候他们一起套现离场。
    不要再想不切实际的换电站,这玩意骗骗别人就算了,别把自己也骗了,更别想着拉他一起踏进这个大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