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4章 婆媳相见
营销手段。
每个字都能听懂,但连在一起是什么意思?
不仅赵盼儿不解,就连赵恒也一样,一脑门的问号。
可惜刘婉没有要解释的意思,慢慢放下茶盏,看着赵盼儿道:“听说你的茶艺不错,能否给我们表演一番?”
赵盼儿淡淡一笑,点头道:“两位稍后,我给两位点一盏九九归元茶。”
言罢,赵盼儿带着孙三娘退出了雅间。
“盼儿,他们是什么人啊,刚刚吓得我都不敢说话,比平日来我们店里的那些权贵子弟都要威严。”孙三娘拍着胸脯低声说道。
赵盼儿摇了摇头:“我也不知道,反正看那架势肯定是东京城中的权贵,想来也是跟那些权贵子弟一样,被我们的宣传吸引来的。”
此前了大功夫在宣传上,平日里也有不少权贵子弟前来喝茶消遣。
这些人一开始只是因为好奇,但随着时间推移,到现在大概是因为垂涎她们的美色,尤其是垂涎赵盼儿和宋引章的美色。
不过,东京城里的这些权贵子弟还是颇有几分修养的。
最起码,在孙三娘看来是如此。
比如:那位安平郡王,前两日就说想要纳盼儿为妾,被拒绝后也没有做什么。
孙三娘点了点头,回头看了眼关上的门,低声道:“盼儿,我看那位娘子看的你眼神有些不对劲,你认识她?”
“不认识。”赵盼儿自然也感觉到了刘婉眼神中的不喜,她其实也很疑惑。
“那你要小心啊,这些大人物最难伺候了。”
赵盼儿暂时压下心头的疑惑,笑道:“嗯,我知道,不过也不用担心,殿下给我的令牌我都随身带着,没事的。”
孙三娘闻言,也放下心来,毕竟在这东京城,敢不给韩王殿下面子的,还真没有几个。
“说起来,你和韩王殿下最近怎么样?我看你最近心情很好,你们是不是……”
赵盼儿脸色一红,急忙打断道:“你别乱说,我和殿下就是朋友,好了不跟你说了,我去拿茶具。”
不一会儿,她便拿着一只锦盒上了楼。
敲了敲门,听到雅间中传来“进”的声音,赵盼儿方才推门进去。
她拿出锦盒中的茶盏,一边展现点茶技艺,一边介绍道:“这九只茶盏,一作秘色,一作粉青,一作梅子青,一作红窑变,一作黑色,一作白色,一作米黄冰裂,一作天青,一作兔毫。明、越、唐、邓、耀、柴、饶、龙泉、定,至唐以来至国朝,宫中所爱之九色名瓷尽在于此,以官家至爱之龙凤团茶所点,遂名九九归元,请!”
赵恒没想到还有自己的事,不由得愣了一下,他怎么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龙凤团茶?
不过,他并没有说什么,只是神色有些怪异看了眼赵盼儿,然后笑呵呵地品起了茶。
刘婉则没有动,盯着赵盼儿笑吟吟道:“居然能收集如此多的宝物,可谓东京一绝了,只是掌柜娘子,这么多名瓷,你是从哪里来的呢?”
一时间,赵盼儿脑海中闪过许多念头,最后小心翼翼道:“这些都是我这些年在江南收集到的。”
刘婉嗤笑一声:“听说你是犯官之女,曾入过贱籍,却能收集到如此多名瓷,看来你爹也不是什么好官。”
听到这话,赵盼儿火气一下就上头了。
“这位娘子,我不知道您是什么身份,但我爹是一个好官,你可以侮辱我,但不能侮辱我爹。”
“放肆,你……”
一声怒喝在身后响起,刘婉回头看了一眼,让对方后面的话憋了回去。
随后,她看向赵盼儿:“你爹若是好官,那你的意思是说官家判错了案?”
“我没有这么说。”
赵盼儿嘴上这么说,实际心里却一直认为她爹的案子就是官家判错了。
赵恒浅尝了三杯茶,笑道:“不愧是号称贡茶的九九归元,味道确实很好,赵娘子,你茶不便宜吧?”
赵盼儿露出一个略显难看的笑容:“三百文,而且和桃茶果一样,每日只卖十套。”
“三百文,果然不便宜。”赵恒一笑,突然道:“赵衻那臭小子前些日子查过你爹的案子,你爹确实是一个好官,但朕却没有判错他的案子,他虽然是好官,但也确实抗旨了。”
敢叫赵衻臭小子,还自称朕,赵盼儿哪还不知道眼前两位是谁,扑通一声跪倒了地上。
“民女赵盼儿,拜见官家,拜见娘娘。”
就在这时,雅间的大门被人从外面推开,赵衻带着双喜和亲卫统领刘晟匆匆而来。
“父皇、娘,你们这是干什么呢。”赵衻说话的同时,顺手将赵盼儿扶了起来。
听到儿子语气中的焦急,刘婉没来由的心头火起:“你倒是来得快,是怕我欺负你的这个相好?”
“娘,您最好了,怎么可能欺负未来儿媳妇呢。”赵衻说着,还给了赵恒一个眼神,让他帮忙劝劝老娘。
可惜赵恒不仅装作没看见,还火上浇油,装模做样的叹了口气:“唉,都说女大不中留,现在看来,这儿子一旦长大成人,也是留不住的。”
“妾身瞧着也是。”刘婉一脸不满道,望向赵衻的眼眸中带着几分埋怨,吓得赵衻赶紧低头,不敢再开口说话,免得情况变得更加不妙。
毕竟婆媳之间,自古以来便罕见有和睦的。
当然,这也正常,毕竟对于一个女人而言,生命中最重要的无非就是丈夫和孩子,突然间冒出一个陌生女人,将她们辛苦养育大的儿子给抢走了,这份敌意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化解的。
这个时候,儿媳妇在婆婆眼里的第一印象就变得非常重要了。
如果第一印象好,那么作为婆婆的,心中那份敌意倒是会稍微减少几分,可反过来,如果第一印象不佳,那么以后可就有得闹腾了。
到时候,儿子夹在老娘和媳妇之间,那可真是左右为难。
刘婉哼了一声,微微转头看向赵盼儿:“抬起头来。”
得知刘婉的身份,赵盼儿此时可谓如履薄冰,规规矩矩地垂首站在赵衻身边,她总算是知道刘婉之前的不满目光因何而起了。
有一说一,要是她自己的儿子,找了一个与她相同出生的女子,她也同样会不满。
现在听到刘婉这么说,赵盼儿赶忙抬起头,低眉顺眼,尽可能表露乖顺之色,希望能借此化解心爱之人母亲心中的那份敌意。
一时间,整个雅间中的气氛仿佛凝固了一般。
在刘婉没有再开口之前,赵盼儿根本不敢贸然说话,只能像一件货物似的任由刘婉打量。
此时的赵盼儿心里七上八下,忐忑不安,想要瞅瞅瞧瞧身边的赵衻,从赵衻眼眸中获得几分鼓励,但是她最终还是没敢抬头,只是屏着呼吸,一副低眉顺目之色,静静地站在那里。
过了好一会,刘婉终于开口了。
“当真是一个美人呐,难怪能将你小子迷的晕头转向。”刘婉说着,看着赵盼儿的目光中带着几分羡慕,甚至还有一点小小的嫉妒,毕竟赵盼儿那如润玉般的皓白肌肤,实在让已经年过四旬的她心生羡慕。
赵恒赞同的点了点头:“确实是难得的美人,这臭小子眼光跟朕一样好,不愧是朕的儿子。”
刘婉闻言,轻哼了一声,问赵盼儿道:“多大了?”
这话让赵盼儿松了口气,只见她盈盈向刘婉行了一礼,拘谨地回道:“回娘娘,民女今年二十有三。”
赵衻也趁势开口,一脸讨好的笑道:“娘,我今年二十,她比我大三岁,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,我……”
话没说完,刘婉就冷着脸打断道:“我让你说话了吗?”
赵衻无奈,喊了一声赵恒。
“父皇。”
“你别叫我,这事我可不管。”赵恒一副事不关己吃瓜看戏的样子:“我答应你的事不会食言,今日我就是陪你母后出来散散心的。”
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男人,总算有一个站在自己一方,刘婉的心情好了一些:“听说你有婚约在身?”
“早些时候,韩王殿下帮民女拿到了退婚书。”
对于刘婉知道这些事,赵盼儿并不意外,毕竟堂堂一国之母,想要查清她的情况实在太容易了。
刘婉点点头,转头看向赵衻:“你带你父皇出去逛一逛,本宫与掌柜娘子说说私房话。”
“娘……”
刘婉一瞪眼:“嗯?”
见赵恒都站了起来,赵衻只得一脸无奈地带着皇帝老爹出了雅间。
至于随行而来人,除了刘婉的贴身宫女之外,其他人也跟着退了出来。
赵衻回头看了眼关上的门,埋怨道:“父皇,您说话不算话。”
“朕怎么说话不算话了,朕可没有反对你娶她为妻,是你母后要来见见她,朕只是陪她出来走走而已。”赵恒有些幸灾乐祸的笑了笑:“好了,你母后有分寸,不会对她如何的,带朕四处转转,这些年一直在宫里,都没有好好看看东京城。”
“双喜,你留下候着。”
赵衻吩咐一句,带着赵恒下楼离开了茶坊。
马行街还是挺热闹的,久居深宫的赵恒对什么都很好奇,也颇为感慨,毕竟自从当了皇帝之后,他已经很久没有这么闲逛过东京城了。
只是逛了一会,就被马贩子哄着掏钱买了匹马。
骑在马上,看着来往的行人,赵恒突然道:“你说此时去封禅,朝堂上会反对吗?”
牵着马的赵衻脚步一顿:“您怎么又想起封禅了?”
当年澶渊之盟签订后,赵恒就提过一次封禅,只不过当时七岁的赵衻坚决反对,不仅自己劝说赵恒,还让柯政联合朝臣施压反对,才让赵恒打消了封禅的念头。
赵恒叹了口气:“朕感觉身子一天不如一天,再不去,这辈子恐怕没机会了。”
赵衻脸色一变:“您又吃丹药了?”
“没有,你不是说丹药有毒吗,朕没有吃过。”
看赵恒一脸心虚的样子,赵衻有些气愤道:“丹药有毒,您是亲自试验过的,您怎么就不听劝呢,按照我给您的药膳调理,慢慢……”
没有当老子愿意被儿子教训,赵恒自然也不愿意,一脸不快的打断道:“我才是你爹。”
“我也没说您不是啊。”赵衻翻了个白眼,说道:“您要去封禅,我肯定是反对,就您的那点功绩,哪有什么资格去泰山封禅。”
要说他对正史上的真宗皇帝赵恒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,那毫无疑问的就是一点。
泰山封禅的最后一任帝王。
纵观古史,泰山封禅的帝王并不多,但能上泰山封禅的皇帝,都是有大功绩的,要么一统天下,平定乱世,要么扫平蛮夷,创立盛世,都是响当当的皇帝。
唯独宋真宗这个皇帝是搞笑的,论文治,平平无奇,并未有什么出彩的地方;论武功,被辽国打上门来,搞了一次防御战,在打赢的情况下,却被迫签订了“澶渊之盟”这种给败者一方交岁币的,丧权辱国的盟约。
可他偏偏还有脸去泰山封禅,而且还伪造天书,大肆费,闹得天下皆知,以至于后世虽然还有帝王去泰山,却没有一位在泰山封禅了。
宋真宗赵恒,泰山封禅的皇帝终结者。
赵衻无法影响正史上的那位宋真宗赵恒,但这个架空世界的赵恒想要去封禅,他是坚决反对的。
对于赵衻的说法,赵恒大为不满:“朕怎么就没资格了,你看看如今的大宋,不比汉唐更繁荣?”
“远的不说,就说唐朝,唐太宗灭突厥,创贞观之治,您能与他相比吗?您可见过历史上哪位封禅的帝王对蛮夷缴纳岁币的?”
“你……混账!”
见老爹真生气了,赵衻放缓了些语气:“您要封禅,我是不反对的,但起码得收复燕云十六州,做到太宗和太祖都没有做到的功绩吧。”
“辽国势大……”
赵衻打断道:“给儿臣五年,儿臣必定收复燕云十六州,让您风风光光去泰山。”
赵恒一愣:“五年,你有信心?”
“五年之内,若不能收复燕云十六州,儿臣提头来见。”
“朕要你的头做什么,但你若做不到,朕就立你弟弟为太子。”赵恒笑道,对于这个儿子,他从来就没有看透过,但他一直有种感觉,这个儿子不是一般人。
那种感觉很奇怪,就像是这个儿子天生就是雄主。
到现在他都还记得,明明只是刚出生不久婴儿,但那一身气势,竟然让他一个皇帝都感到一阵胆寒。
所以,他才会一直防着赵衻的同时,又愿意给赵衻极大的权力,放任赵衻在西北闯荡。
而事实证明,他的感觉没有错,一个十三岁的孩子,愣是在没有靠朝廷支援的情况下,不仅把夏州的定难军打的节节败退,还收复了两州之地。
赵衻淡淡的嗯了一声,一边牵着马往前走,一边说道:“赵祯那个小家伙还是不错的,就是软弱了一些。”
赵恒愣了一下,气道:“朕的皇位,你就那么瞧不上?”
“这不是我瞧不瞧得上的问题,是您愿不愿意给的问题,您不想愿意给我,我总不能抢吧。”
“你……哼,朕没兴致了,回去吧。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