耽美小说 > 都市小说 > 美娱之花瓶影帝 > 第1937章 登顶神坛
    第1937章 登顶神坛
    浩浩荡荡,连绵不绝。
    奎恩-拉提法试图控制局面,作为主持人,她没有忘记,这是直播,他们还有一场四个小时的颁奖典礼在等待进行,这仅仅只是开场而已,不能一直在这里耽误时间;然而,这显然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。
    全场起立,群起沸腾。
    不止眼前而已,从斯台普斯中心外面汹涌而来的掌声和欢呼更加疯狂,以摧枯拉朽的方式持续冲撞,似乎随时可能冲破斯台普斯中心的墙壁,蜂拥而至,一起加入这场丧失理智热血沸腾的狂欢之中。
    难以置信。
    奎恩站在舞台中央,深深呼吸一口气,满鼻子都是狂热,即使亲眼所见,依旧难以置信。
    今年格莱美颁奖典礼非比寻常,却不是因为提名名单,也不是因为奖项角逐,而是因为安森-伍德。
    在得知安森担任开场表演嘉宾之后,种种因素碰撞在一起,最后演变为一股力量,一举将安森推向神坛——
    宛若神祇。
    的确,安森已经站在一个匪夷所思的位置,即使人们一直吐槽一直调侃安森就是一个虚有其表的瓶,但现在安森已经具备冲击egot的可能性,电影票房、专辑销量更是书写无数记录,就连数字音源也正在引领时代狂潮。
    下一步,就是神祇。
    人们似乎已经准备好顶礼膜拜了,种种期待种种雀跃种种盼望,一切的一切将格莱美推向一个棘手的位置。
    期待值已经破表,八十分乃至于九十分的表演也无法满足这份期待,也许九十九分也只能勉强达标,剩下的一分依旧会成为人们挑刺的借口,甚至可能演变为撕裂偶像面具、神祇光环的一个突破口。
    事情,正在脱离掌控。
    说来荒唐,九十九分的表现依旧无法令人满意,难道每次都必须是一百分吗?重点在于现实生活里没有人能够永远拿满分,因为没有人是完美的,起起伏伏、高高低低、有好有坏,这才是真实的人生。
    但这就是现实,因为人们正在造神。
    于是,格莱美面临一个困局——
    成功了,诞生历史性的传奇舞台;失败了,这可能成为野兽们亮出獠牙的转折。
    压力,推向难以置信的高度,不止普罗大众而已,名利场内部的敌人、对手、竞争者也全部加入行列。
    正是在这样的局面下,安森登台了。
    然而,安森做到了。
    以一次匪夷所思的演出征服舞台,跌宕起伏、峰回路转,有张力有叙事,返璞归真地唤醒梦想初心,宛若“黎明破晓”一般,冲破黑暗、唤醒曙光,在昂首阔步的航行脚步之中,点燃一缕希望微光。
    不仅是表演而已,不仅是主题而已,真正重要的是呈现的形式,打破第四墙,真正让所有观众成为舞台的一部分,他们欣赏演出、他们近距离享受、他们参与演出,整个观看表演的经历变得立体起来。
    宛若电影一般。
    在音乐世界里,人们总是说,录音室专辑和演唱会现场是两回事,真正的艺术家还是应该欣赏现场演出。
    但道理只是道理而已,只有真正亲身经历过才能够明白二者的区别。而今晚,安森以实际行动展现了这一点,不管是普罗大众还是专业歌手,全部没有例外地被卷入风暴里,绝对是人生无法遗忘的一次体验。
    安森不仅满足了期待值,甚至再次打破期待,带来超出想象的表演,以不可思议的姿态登上神坛。
    眼前,就是最好的证明——
    安森已经离开舞台,视线里根本看不到安森的身影,但斯台普斯中心里里外外的掌声依旧没有平息。
    并且,千千万万站在电视机面前的观众也没有例外,满腔热血无从宣泄,只是忘乎所以地继续鼓掌继续欢呼。
    因为这是唯一传递狂热宣泄情绪的方式,否则沸腾的热血可能随时炸裂。
    根据尼尔森统计,第四十七届格莱美开场演出的最高收视率瞬间突破五千万,继1984年以来再次达到如此历史性的指标,并且也是格莱美有史以来第二次创造如此壮举。
    1984年格莱美发生了什么?
    迈克尔-杰克逊创造历史的一个晚上收获八座奖杯,时至今日依旧没有人能够打破,这也是一举奠定他“流行巨星”地位的夜晚。
    整整二十年后,似曾相识的一幕再次发生了。
    事实上,不仅和格莱美自己比较,这一收视数字匪夷所思,即使放在奥斯卡眼前,也同样具有冲击力。
    奥斯卡一直都是北美大陆的收视王者,除了超级碗之外,没有人能够击败奥斯卡,这也是权威性和影响力的重要来源。
    目前奥斯卡颁奖典礼的收视率巅峰出现在1998年,“泰坦尼克号”横扫千军的年份,当时足足有五千七百万人全程收看直播,这一数据至今没有人能够打破。
    而去年,“指环王3”登顶奥斯卡,弗兰克-皮尔斯扬眉吐气,即使没有安森,颁奖典礼一样赢得了观众的关注,足足四千三百万人观看了典礼。
    放在历史长河里,这一成绩可以排名第十四位,同时也是千禧年以来持续走下坡路的收视率强势反弹回春的转折点,成为最近五年来收视表现最好的一届典礼。
    现在,格莱美超越了去年的奥斯卡。
    影响力,可见一斑。
    并且,格莱美的重播也依旧吸引了超过两千万人收看,尽管在开场演出结束后,这一数字断崖式下跌到五百万;但依旧令人侧目,各大媒体纷纷惊叹,安森的号召力超越想象,甚至媲美巅峰时期的迈克尔-杰克逊。
    当然,收视数字仅仅只是冰山一角而已,真正进入生活,街头巷尾的话题才能够真正感受到这股余波。
    “二十一世纪的伍德斯托克”!
    “纽约客”以大胆而疯狂的姿态,带头掀起这股狂潮,为安森的开场演出送上最好赞誉,而他们的勇敢仅仅只是一个开端而已,浩浩荡荡、轰轰烈烈的讨论全面铺陈开来,亲眼见证安森登顶神坛的时刻。
    正是在这样的狂热里,奎恩-拉提法遭遇棘手难题。
    一方面,这是一份荣幸,近距离见证全程。
    一方面,这是一场灾难,奎恩甚至没有办法进入颁奖典礼正题,所谓主持人被全场观众的狂热所支配。
    奎恩站在舞台中央,摊开双手,笑容满面,却显得无可奈何。
    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