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认冷灰
24号文字
方正启体

第112章 养廉银和商税

作者:佚名字数:2176更新时间:2025-11-07 11:33:27
  第112章 养廉银和商税
  【所以啊,在朱元璋“低薪养廉”的空想下,大明的基层官员,只能被迫地成为贪官】
  【他们或许主观上並不想贪,但客观的实际,让他们不得不贪】
  【如果不贪,他们连基本的生存都无法满足】
  【所以“火耗归公”与“养廉银”就应运而生】
  【什么是火耗?】
  【比如百姓纳税的时候,交的都是碎银,地方官府要將这些碎银铸造成大元宝,这期间会產生损耗,就是火耗】
  【而地方官员会在“火耗”上动手脚,在基本的税收上再增添一笔远远高於实际损耗的附加费,这笔费用是他们贪污的收入】
  【这基本成为了大明官场上上下下的默契,除了当时大明那不合理的法律不认可之外,整个大明,上到王公贵族,都是认可这种地方官的收入来源的】
  【但是这个火耗有个弊端,因为是不成文的收入来源,那笔附加费往往看地方官的心情来定,有是基本税收的20%的,也有是基本税收的50%的】
  【这就导致有一些地方的赋税过於沉重,中祖为了解决这种情况,直接承认火耗的合法性】
  【並规定大部分的地区的附加费只能是基本税收的15%,火耗纳入国家的財政收入中】
  【这部分財政收入,又被中祖单独拿出来增加官员的俸禄,被称之为“养廉银”】
  【所谓“养廉银”,本质上是“高薪养廉”,中祖是完全否认了他的祖宗朱元璋的“
  低薪养廉”,中祖认为“仓廩足而知礼节,衣食足而知荣辱”,只有官员的经济基础解决了,官员才能够办好事】
  【就知县而言,养廉银通常是知县正常年俸禄的20倍到40倍,具体的数额,因地方是否富裕,当地是否政务繁忙而定,而一些地方的封疆大吏,则是更高,甚至有的封疆大吏养廉银是其正俸的上百倍】
  【为了让养廉银成为一种官员福利制度,而非官员固定俸禄,中祖还特意建立了国家预算体系,对养廉银实施透明的財政预算,这笔钱直接公开,让所有的百姓都看得到】
  【几套组合拳下来,中祖一朝的吏治得到了完全的改善,官员们的福利有了,做事效率也变高了,因为官员们的行政效率变高了,所以其治下的老百姓们也过得更幸福了】
  【这是一次高薪养廉的实践,为我们后世的廉政建设起到了优秀的借鑑作用】
  朱元璋恍然大悟。
  其实他没有听懂——群臣看著他呢,他必须如此—
  他很懂打仗,但他真的不懂这些经济学里面的弯弯绕绕。
  但他还是很清楚,养廉银这么高,国家的財政预算背得动吗?
  朱祁鑠这小子应该是能想到这一层吧?
  继续看,咱要拿个小本本记一下。
  记住我们101看书网
  【为了维繫这庞大的养廉福利制度,也为了保障养廉监督体系的正常运转,其实就“火耗”的那些钱,勉勉强强够用,但是呢,说到底,“火耗”还是来自於赋税,赋税不就是来自老百姓吗?】
  【中祖是一个不愿意加重老百姓赋税重担的皇帝,所以他將目光瞄准到了商税】
  【隨著新陆地的发现,大量的白银流进大明,大明兴起了一批又一批的富商】
  【这些富商,非常的富有,但是却基本不纳税,或者说,纳的税收很少】
  【这些商人能够安全的经商,不就是因为身后有大明吗?是大明保护了他们的安全的经常,那他们自然是要交税的,这也是天经地义】
  【但他们不肯,当中祖颁布律法,要求商人纳税的时候,天下的那些商人,一个个都是不满】
  【当时的富商,主要是集中在江南地区,他们竟然出钱抹黑中祖,眼看就要成功地挡住地方官徵税的趋势了】
  【这一下,中祖还没有出手,那些被“摊丁入亩”的地主们坐不住了】
  【所谓“我的失败固然心痛,但朋友的成功更令人揪心”,我都纳税了,你凭什么不纳?】
  【地主们帮助当地的地方官对抗这些商人,有一些成功地方因为地主的帮助,徵税异常容易】
  【但还有大城池的大商人,地主实在是没有办法了,这些大商人,在远离大明本土的海外,都掌管著大量的劳动力】
  【可惜,国家的大势,就算你这个商人再大,又怎么能够抵挡呢?】
  【这些大商人撂下狠话,大骂中祖,说皇帝就是掉在钱眼里,是“猪”,是“狗”,骂完皇帝后,他们就带著全家远遁大明本土,不给大明纳税半分钱,在他们的设想中,皇帝怎么可能兴师动眾远到大洋彼岸去討伐抓拿他们呢?】
  【再说了,在大明本土之外,就算皇帝想抓他们,又怎么抓得到他们呢?】
  【这些大商人骂了中祖远遁后,可把当地的地方官嚇坏了,地主们、商人们,都开始观望了】
  【他们在观望皇帝的表態,尤其是商人,若是皇帝不討伐那些人,那他们也可以润啊】
  【只有了解中祖性格,曾经去朝中覲见过中祖的一些地方官,给额头擦了一把冷汗,这些大城的商人,不管有罪无罪,不管是逃出去大明本土的,还是继续留在大明本土的,都要完蛋了】
  【在中祖的眼中,这些人不是说给朝廷纳税无用吗?既然不给朝廷纳税,那朝廷凭什么保护你们?朝廷不保护你了,那你是不是隨时可以是朝廷的敌人?】
  【中祖对待敌人,从来不心慈手软】
  【他得知此事后,让镇南王沐璘即刻组建舰队出征,下达命令,不惜一切代价將这些逃跑到大洋彼岸的大商人活捉,要把他们带到顺天府去凌迟处死】
  【至於那些大城里面,还留在大明本土的商人,在“恶意詆毁皇帝”“帮助罪犯”“抵抗朝廷政策”的罪名下,全部抄家,財產充公】
  【地主们,因为帮助地方官积极徵税,中祖倒是没有为难他们】
  【中祖还对那些犯罪的商人说,若是有人能够提供那些大商人的信息,不仅可以免除刑罚,还可以得到嘉奖】
  【至於在海外,任何人胆敢与那些逃出的大商人有友好的往来,满门抄斩】
  【中祖杀人的大刀,从来都是这样的锋利】
  【海外,那些逃离的大商人,一个个面色惨白】
  “好!”朱元璋忍不住大喝,他大明的皇帝,就应该这样杀伐果断!
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