耽美小说 > 都市小说 > 重生香江: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 > 第110章 金矿(求月票推荐票追读)

第110章 金矿(求月票推荐票追读)

    第110章 金矿(求月票推荐票追读)
    新加坡,南华贸易公司仓库。
    林文雄看着库存报表上那行代表库存数量的数字,嘴角却咧到了耳根。
    “凌总监!昨天的货又卖空了!
    一万瓶!
    整整一万瓶!
    一天就卖光了!”
    他指着报表,高兴的说道,“裕廊工业区那几家厂子,上夜班的工人直接堵在士多店门口抢!
    老板打电话来骂,说我们供货太慢!”
    凌佩仪接过报表,目光扫过进出库明细。
    脉动上市第三天,日销量突破三千瓶。
    第五天,五千瓶。
    第七天,八千瓶。
    昨天,第十天,一万瓶售罄!
    日均销量稳定在九千五百瓶以上!
    这个数字,意味着脉动新加坡出厂价定为每瓶1.8新加坡元(约合3.5港币)。
    扣除原料、包装、物流、渠道佣金、营销费用等成本,陈记单瓶毛利约1.8港币。
    日销万瓶,日毛利高达1.8万港币!
    月毛利近60万港币!
    而这,仅仅是新加坡一个弹丸之地!
    更关键的是,销量仍在缓慢而坚定地向上爬升!
    市场反馈显示,脉动凭借其清爽解渴、提神效果显著且口感接受度高的特点,正从最初的尝鲜消费,迅速渗透进司机、工人、学生、白领等核心人群的日常饮用习惯。
    复购率节节攀升!
    “林老板,恭喜!”凌佩仪放下报表,脸上也难掩喜色,“市场彻底打开了!”
    “是啊!彻底打开了!”林文雄兴奋地搓着手,“现在的问题是,产能跟不上!
    港岛沙田厂那边,全力生产瓶装脉动供应我们,但海运周期加上清关,最快也要五天!
    库存周转率太高,随时可能断货!
    而且,运费成本占比太大了!”
    他顿了顿,热切地看着凌佩仪:“凌总监,陈生之前提过,未来可能在新加坡本地灌装?
    现在这销量,时机是不是成熟了?
    本地灌装,省掉海运时间和运费,成本能降一大截,供货也更灵活!”
    凌佩仪点点头,这正是她此行的重要任务之一。
    脉动在新加坡的爆发性增长,远超预期。
    日销万瓶,月销三十万瓶的规模,加上马来西亚、印尼试销点反馈的积极信号,东南亚市场潜力巨大。
    继续依赖港岛生产、海运供应,不仅成本高昂,供应链风险也急剧增加。
    新加坡本地化灌装,势在必行!
    “林老板,陈生已经指示,物色合适的灌装厂是当务之急。”凌佩仪肯定道,“新加坡本地,或者临近的马来西亚柔佛州,都可以考虑。
    灌装厂要具备成熟的饮料灌装线,最好是热灌装或无菌冷灌装设备,能处理pet瓶。
    厂房面积足够,位置交通便利。
    最重要的是,管理规范,品控可靠。”
    海外灌装最担心的就是质量管理,来之前陈秉文一再嘱咐,寻找代工灌装厂质量品控必须放在第一位。
    见凌佩仪明确在新加坡本地灌装,林文雄发自内心的高兴。
    自从第一批瓶装水在新加坡上市销售,南华贸易通过代销陈记的产品,赚到不少利润。
    如果,陈记在新加坡本地有灌装厂,供货就不再受航运影响,供货周期从五天缩短到一天甚至当天!
    库存压力骤减,断货风险几乎为零!
    更重要的是,省掉了高昂的海运费和关税,成本能降下一大截,利润空间更大!
    这对南华贸易,对陈记,都是双赢!
    林文雄想到这里,眼睛都亮了,立刻拍着胸脯保证:“凌总监,您放心!
    新加坡本地几家做代工的饮料厂,我都熟!
    柔佛州那边也有几家大厂,离新加坡就一桥之隔,物流成本更低!
    我马上安排,带您去看几家最有实力的!”
    凌佩仪点头:“好!此时宜早不宜迟,效率优先。
    林老板,我们目标明确:设备要可靠,管理要规范,品控必须过硬!
    陈生最看重的是品质稳定,口味不能变!
    价格可以谈,但品控标准绝不能妥协!”
    “明白!明白!”林文雄连连点头,“陈老板的要求,我懂!
    我这就联系!”
    港岛,伟业大厦顶层。
    陈秉文看着凌佩仪发回的新加坡销售日报,满意的笑了。
    日销万瓶,月利七十余万港币!
    新加坡市场用实打实的业绩,证明调整配方后,脉动产品的成功和功能饮料市场的巨大潜力!
    更重要的是,这仅仅是开始。
    马来西亚人口近1300万,印尼人口超1.4亿!
    这两个市场一旦铺开,规模将是新加坡的数十倍!
    东南亚,将成为陈记功能饮料的第一个海外金矿!
    这块市场,必须牢牢抓在手里!
    想到这里,陈秉文拿起电话,拨通内线:“方总监,请到我办公室来一下。”
    不一会,方文山敲门进来:“陈生,你找我?”
    “坐。”陈秉文将凌佩仪发回的新加坡销售日报推到他面前,“新加坡脉动日销破万瓶,月利近六十万港币,数据看到了吧?”
    “看到了,陈生!成绩斐然啊!”方文山脸上也带着喜色,说道:“脉动在新加坡算是彻底站稳脚跟了。”
    “站稳脚跟只是第一步。”陈秉文站起身,走到墙上的大幅地图前,手指点向马来西亚和印尼,“新加坡的成功,证明了脉动产品的市场接受度和功能饮料在东南亚的潜力。
    但新加坡太小了,目前人口才两百多万。
    你看这里,”他指向地图,“马来西亚,1300万人口。
    印尼,1.4亿人口!
    这才是真正的金矿!”
    方文山神情一肃,立刻明白了陈秉文的意思:“陈生,您是想让我测算整个东南亚市场的潜力?”
    “没错!”陈秉文点头,“新加坡的数据是现成的,日销万瓶,月销30万瓶左右。
    马来西亚人口是新加坡的6倍多,印尼人口更是新加坡的70倍!
    当然,不能简单按人口比例推算。
    消费能力、市场成熟度、渠道渗透率都需要考虑。
    但即使打个大折扣,潜力也极其惊人。”
    方文山迅速在脑中计算:“陈生,保守预估:
    马来西亚市场,假设初期渗透率只有新加坡的1/3,人口基数6倍,那么年需求量至少是新加坡的2倍,即720万瓶。
    印尼市场,虽然人口基数巨大,但消费能力和渠道建设初期肯定受限。
    假设初期只覆盖主要城市(雅加达、泗水、万隆等),目标人群约3000万,渗透率按新加坡的1/5计算,年需求量也能达到新加坡的6倍,即2160万瓶。
    再加上新加坡本身的360万瓶,东南亚年总需求量保守估计在3240万瓶以上!
    这还仅仅是脉动功能饮料一个产品的销量,还没算瓶装水的销量以及未来市场成熟后的增长空间。”
    他顿了顿,补充道:“按目前新加坡的毛利水平计算,仅这三地,脉动和瓶装水,年毛利贡献就接近6000万港币!
    如果未来销量提升、成本优化,这个数字还会更高!”
    “3240万瓶6000万港币毛利.”陈秉文低声重复着,若有所思道,“这还只是保守估计!
    如果运作得当,市场培育成熟,这个数字翻倍甚至更多,都有可能!”
    方文山点点头,建议道:“陈生,东南亚这么大的市场,单靠南华贸易和林文雄,恐怕力有不逮。
    我们需要建立更直接、更高效的管理模式。”
    “这正是我要跟你讨论的关键。”陈秉文看着方文山正色说道,“新加坡的成功,证明了产品的力量,但要把这股力量辐射到整个东南亚,靠我们自己建厂、自己铺渠道,太重、太慢、风险也太大。
    我们需要一种更轻、更快、更能调动本地资源的模式。”
    他走到白板前,写下几个大字:“特许经营灌装模式”。
    “方总监,可口可乐你应该非常熟悉吧!”陈秉文说道,不等方文山回答便继续道,“它的全球扩张,核心就是这套模式!
    可口可乐公司只掌控两样最核心的东西:浓缩液配方和品牌。
    在全球各地,它寻找当地有实力的合作伙伴,授权他们使用配方,在当地建立灌装厂,生产和销售可口可乐产品。
    可口可乐提供浓缩液、技术标准、品牌授权和市场指导,灌装厂负责资金、生产、本地渠道和销售。”
    方文山眼睛一亮:“陈生,您的意思是,我们陈记在东南亚,也采用类似的模式?”
    “没错!”陈秉文用力一点头,“陈记出产品、出品牌、出标准。
    灌装厂和渠道商,出资金、出产能、出本地关系网络,负责打开市场!
    我们轻资产运营,他们重资产投入。
    风险共担,利益共享!”
    他在白板上画出核心架构:
    “我们掌控‘脉动’品牌所有权,制定全球统一的品牌形象、产品质量标准、市场操作规范。
    独家生产和供应最关键、利润最厚的‘脉动浓缩粉’。
    负责全球市场策略、新品研发以及广告投放。
    对特许灌装商和渠道伙伴进行严格的品质监控和品牌管理。
    而灌装厂从陈记购买浓缩粉,按照我们提供的严格工艺标准,进行稀释、灌装、包装。
    他们赚取‘加工费’或按协议价格购买浓缩粉后自行销售成品,承担本地生产设施的投资和运营。
    渠道商则从灌装厂拿货,负责在授权区域内进行市场深耕、渠道开拓、物流配送、终端销售,他们赚取分销差价或销售佣金。”
    陈秉文在白板上重重写下最后几个字,目光炯炯地看着方文山,“方总监,你看出这套模式的核心了吗?”
    方文山快速思考,眼神越来越亮:“陈生,核心在于分层授权,利益绑定,我们掌控命脉!”
    (本章完)